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物理实验铁磁材料结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物理实验铁磁材料结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很重要,能节省非常大的精力,没有物理直觉只能在错误的路上四处碰壁。我搬个故事
(以下文字引自邢志忠老师的博客《费米与大象》)
起:1953年春天,戴森和自己的学生利用赝标介子理论计算了介子与质子的散射截面,得到了与费米的实验观测值十分相符的结果。喜不自禁的戴森马上搭乘长途汽车来到芝加哥面见费米,期待得到“教父”的点评。当戴森跨进费米的办公室并递上自己的计算结果时,费米扫了一眼就把它放下,请戴森落座并先聊了一会儿家常。然后费米说,“有两种方式做理论物理学的计算。一种是我喜欢的,就是要对你正在计算的过程拥有一个清晰的物理图象。另一种是得到精确而且自洽的数学形式体系。这两者都是你的计算不具备的。”戴森当时有点懵了,但他还是斗胆问费米,为什么他在计算中所采用的赝标介子理论算不上是自洽的数学形式体系。得到了简洁的解答之后,绝望的戴森又问费米对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的相符做何感想。费米反问道:“你们在计算过程中引入了多少个任意参数?”戴森回答说四个。于是费米讲了一句日后很著名的话:“我记得我的朋友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曾经说过,用四个参数我可以拟合出一头大象,而用五个参数我可以让它的鼻子摆动。”对话结束了,沮丧的戴森赶回康奈尔大学,向自己的学生告知了费米的意见。尽管他们决定还是把手头的计算做完并发表,但达成共识:这个工作之后就转换研究方向。
……
2004年,81岁高龄的戴森在《自然》杂志撰文回忆他与费米的这次会面,文章的标题如下:“与恩里科·费米的一次会面——一个富于直觉的物理学家是如何将一个团队从徒劳的研究中解救出来的。”戴森承认,与费米的这次会面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50年后回头再看,费米无疑是对的。当年戴森所看好的赝标介子理论随着夸克模型和量子色动力学的建立而走到了尽头。尽管费米本人没有活到夸克模型问世的那一天,但是他出众的物理直觉告诉他,戴森等人所采用的含有四个参数的理论一定是不对的。
:止
我想,这个故事应该表现得很清楚了。
问这问题的人难道是某个B站的版主?话说你问了好多类似的奇怪问题了。这样的问题冠以悟空之名真的没有关系吗?
这个问题唯一有难度的是答题者很大可能不是物理学家。所以你懂的,怎么回答都不可能是对的。
但这不妨碍非物理学家来回答。首先物理学家拿起一个杯子准备做个实验。为什么是杯子?因为他/她要装水。所以得有个杯子。这就是逻辑思维了。好吧。还不是直觉。但是他/她手一滑,杯子向下掉落。还没落地之前,她/他仿佛就听到了破碎声。(好吧,如果他/她以前打碎过杯子的话。这也是逻辑思维。除非他/她没见过。没听过。没经历过碎杯事件。才能勉强算直觉。)杯子落地没碎。好险!他/她捡起了杯子,手又一滑。他/她想到这回肯定碎了。(有可能这个物理学家不止一次打碎过杯子,所以这可能还是逻辑思维)杯子落地没碎。嘘,好险!他/她又捡起杯子。手又一滑。杯子向下掉落。完了这回肯定是碎了,不碎就没天理了。(如果你非要说有人就连续掉过三次杯子。那我就无话可说了?)杯子掉落没碎。如果这你都不承认是直觉。那我就重复掉落没碎,没碎掉落的这个过程。直到你承认这是直觉杯子要碎,不是逻辑经验估计杯子要碎。如果你还不承认这是直觉,那么你会发现。那个一直掉落杯子的物理学家在N次掉落后,突然认为杯子再掉下时不会碎。那么这是直觉还是逻辑经验呢?
以往的逻辑告诉他/她杯子会碎。现实的经验告诉他/她杯子不会碎。相悖的事物出现时,就需要直觉来指引。
所以答案是。只要这个物理学家不是个帕金森患者,又或者杯子是特质的,地面是特质的。那么这个物理学家一定会非常需要直觉。(不然他/她会疯掉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物理实验铁磁材料结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物理实验铁磁材料结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